close

如何判讀腦的MRI健康檢查?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高階影像健康檢查中使用最廣泛的檢查儀器

,除了心臟及肺部使用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之外,因為MRI沒有輻射線,全身各部位包含腦、口腔頸部、脊椎、腹部、骨盆腔、骨骼肌肉、乳房,都是使用MRI做檢查。

    我在醫院也負責MRI在神經系統,即腦、頭頸、脊椎的健康檢查判讀。因為年資較深,經常會有健檢顧客在看到報告之後,會再找我重看,或協助做說明。我發現腦部的健檢,如果弄懂大血管及小血管的觀念,對於了解腦的檢查會很有幫助,尤其醫師公會的朋友都有醫學背景,經我解說之後,往往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本文我簡要的介紹腦的健康檢查中大血管及小血管的觀念。

 

大血管:

    大血管(large vessels),是指總頸動脈(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內頸動脈(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前、中、後腦動脈(anterior, middl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ACA,MCA,PCA)、基底動脈(basilar artery)、椎動腦(vertebral artery)等等,在MR血管攝影(MR angiography, MRA)都可詳細一一檢視:

    看腦的MRA 有二大重點:

  1. 尋找動脈瘤(aneurysm) (1)
  2. 破裂會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SAH是一種很恐怖,但一般人比較陌生的中風。40歲以上可能就會有aneurysm,好發位置在circle of Willis四週的動脈,MRA可以很清楚呈現。如有aneurysmMRA大致上都能偵測到,甚至於過份敏感,有時血管轉彎,血管發出處擴張會被誤為是aneurysm。小於2mmaneurysm是可以追蹤的,一般是3mm以上才需進一步做導管血管攝影,並予以栓塞,以防止破裂出血,造成SAH
  3. 偵測粥狀動脈硬化(atherosclerosis) (2)
  4. MRA呈現狹窄、血流減低,甚至阻塞。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的,腦血管如有硬化也代表心臟血管及全身各處的動脈也有硬化,而MRA看頸動脈及顱內動脈最清楚、最方便,成為檢視全身動脈硬化的影像指標(imaging marker)
  5. (carotid bifurcation),因為這裡的動脈硬化狹窄會直接使腦部血流不足,甚至形成血栓流入腦內引起腦梗塞中風,但多數的健檢MRA沒有包含bifurcation,客戶自己可以提出要求或加錢讓MRA可以包含bifurcation

 

    腦的小血管病變(small vessel diseases, SVD)

    腦的小血管一般醫師可能比較沒有概念,我們先由最常見的高血壓出血性中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一張繪圖(3)可以看到,出血中風好發於被殼 (putamen)、視丘(thalamus)、腦幹的橋腦(pons)、小腦(cerebellum)等深層灰質(deep gray matter),這些位置都是由MCAPCABasilar art的穿透動脈(penetrating artery)因動脈硬化破裂所致。這些penetrating arteries就是所謂的小血管(small vessels)small vesselCTMRI影像學是不容易看到的,在DSA可看到,但血管太小,仍不能用於診斷。

    另外大家比較熟悉的小洞性梗塞(lacunar infarction),也是好發於上述深層灰質,另外再加上內囊(internal capsule)、放射冠(corona radiata)等深層白質(deep white matter),這些白質也是由penetrating arteries供應的,因這些小動脈硬化而阻塞引起lacunar infarction

    這些penetrating arteries會因三高,尤其慢性高血壓,以及年紀大,或基因問題引起動脈硬化(arteriosclerosis),在病理學上這種小血管硬化又有一特殊名詞 [透明樣細小動脈硬化(hyaline arteriosclerosis)]

    慢性高血壓,也會引起淺層小血管髓動脈(medullary artery)的硬化,稱為類澱粉狀血管病變(amyloid angiopathy)

    這些深層的small penetrating arteries硬化形成hyaline arteriosclerosis或淺層medullary arteries 形成amyloid angiopathy會引起下列五種腦的小血管病變(small vessel diseases, SVD)

  1. 出血性中風,就是高血壓出血性中風及皮質出血性中風(3)
  2. 其實多數時候只引起無症狀的小出血(microbleed) (4)
  3. 小血管硬化引起lacunar infarction,只1/4有症狀,3/4沒有症狀  (5)
  4. 小血管硬化引起週邊白質病變病變(white matte disease)或稱白質軟化(leukoaraiosis) (6)
  5. 血管傍空間擴大(perivascular space widening) (7)

以上3/4 lacunar infarctions以及microbleedleukoaraiosis,雖然沒有症狀,然而在MRI可以很明顯呈現,就成為診斷SVD的影像指標(imaging markers)

    MRI如何看SVD影像指標?

  1. Microbleeds (4): T2*WISWISWAN可看到血鐵素(hemosiderin)沉積的小暗點,在深層是小動脈hyaline arteriosclerosis引起小出血,淺層是amyloid angiopathy引起的小出血。Microbleed是出血性中風的指標,健康檢查時如看到microbleed, 就要認真控制高血壓,以避免較大量出血成為真正的中風。
  2. Lacunar infarction(5),用T1WIT2WIFLAIR可以看到。健康檢查的MRI通常是看到沒有症狀的慢性lacunar infarction, 多數會空洞化,稱為小洞(lacune)
  3. Leukoaraiosis (6): 最常見,有二型,一是腦室傍,一是皮質下,包含腦幹,在T2WIFLAIR呈現高訊號,尤其FLAIR可看到這些有病變的白質呈現高訊號,非常清楚。

 

 

    (4)

 

血管傍空間擴大(perivascular space widening) (7),使用T2WI可在基底核或大腦F-P lobes看到。

 

你如果有以上概念,就可以自己檢視是否有SVD,有的話代表小血管硬化,就有腦出血,腦梗塞的危險性,而且老人失智的機會也提高,應努力控制三高,尤其是高血壓。

投影片1.JPG

投影片2.JPG

投影片3.JPG

投影片4.JPG

投影片5.JPG

投影片6.JPG

投影片7.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影像診斷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沈戊忠醫師 的頭像
    沈戊忠醫師

    沈戊忠醫師 的部落格

    沈戊忠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