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位年輕復健科醫師

寫的一本貼紮術的書

   

    本校附設醫院復健部年輕的主治醫師吳威廷最近贈送我一本他寫的書「臨床貼紮術」,厚厚一本四百多頁,豐富的圖片都是他平時臨床工作的記錄,令我感到很驚艷。

    吳醫師是我帶過的學生中最傑出者之一,他是在我12年前當醫學系系主任時進入醫學系的,平平穩穩的在學校讀書,在附設醫院實習,然後考取競爭激烈的復健部住院醫師,很認真努力在做臨床工作。在他自住院醫師階段就對貼紮術有興趣,有幸承蒙恩師復健部周立偉主任與校外的洪章仁教授指導,習得洪教授的針法與改用針灸用針來治療肌激痛點的方法,並於約莫五年前才剛當復健科住院醫師時,開始參加台灣肌能系貼紮學會主辦的研討會,期間並多次蒙受日本加瀨建造博士的指導,打下了貼紮術的基礎,也考過國際認證的貼紮操作師(CKTP)。後來洪教授倡議要編撰肌肉疼痛此本中文版教科書,以提振國內此一領域的學術水平,並首肯由吳醫師負責利用貼紮術治療的專章,遂開始大量運用在各式各樣的病人、親友身上,且廣泛的收羅讀取文獻與閱讀書籍,並重新審視成功或失敗的理由,於是就從二十幾頁的章節增加到數百頁,並寫成回顧性文獻而發表在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期刊上

      肌能系貼紮術(Kinesio Taping Method)之近年來相當盛行,淵源也久。這技術與產品於西元1973~1979年間,由日籍徒手矯治醫師加瀨建造(Dr. Kenzo Kase)研究發展出來,希望既能給予骨骼肌肉關節足夠的支持,又不會造成活動範圍上過多的限制,且能盡量避免因為限制活動所延伸出的水腫等問題。所以,藉由貼紮治療來減少軟組織下的水腫以及降低水腫造成的散熱失調,延伸的概念則包括延續診間的治療效益,讓療效持續到居家照護與日常活動上等。貼紮技術使用範圍相當廣泛,除了酸痛、疼痛治療外,乳癌術後淋巴水腫、周邊組織腫脹、血腫、運動傷害防護、媽媽手、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傷疤撫平、術後止痛等等不勝枚舉。而在小兒發展遲緩、感覺統合、脊椎側彎等領域也有不少人在進行研究。然而目前沒有明確的書目或文獻來證實為何有效、為何無效、以及為何同樣的方法難以一體適用於所有人。所以吳醫師仔細比較筋肌膜疼痛症理論、筋膜理論、與部分的針灸理論,發現其中有貫通之處,遂有撰寫的念頭。

貼紮術-1.jpg

貼紮術-4.jpg

貼紮術-4.jpg

貼紮術-3.jpg

貼紮術-2.jpg

貼紮術-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沈戊忠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